一、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080202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修业年限: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学历层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力学及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及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自动化与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机械工程和相关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毕业基本规格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结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工具,解决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备或系统的建模、机电产品开发等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建立模型: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并能结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工具,用于工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1.2分析问题:能够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专业等工程基础知识用于工程中的机构、机械、机械零部件的分析以及机电自动化设备和机电产品控制系统的分析。
1.3应用知识:应用分析与设计、加工与制造、测试与控制、系统与集成能力等专业能力,承担机械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多学科背景下复杂工程系统的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及管理工作。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分析问题:能够融合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与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用于识别和判断一般机械工程问题中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2.2解决问题:能够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问题中的指标要求,提出解决关键问题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2.3结论验证:能够借助资料与文献研究分析,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验证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产品、部件或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构思方案: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或设计目标确定机械运动、设备运行、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和机械控制的具体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2论证方案设计:能够通过建模与仿真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参数计算、工艺需求及功能分析,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功能模块,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3.3设计、制造与控制:能够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将零部件进行系统构造,设计制造多种技术因素制约条件的机械系统或机电液多单元系统。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设计与仿真:能够针对某一机械、装置或系统的工程问题,综合利用检测、控制及仿真等相关工程理论、科学原理,设计合理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对机械工程复杂系统或者过程进行仿真、验证。
4.2实验构建:能正确搭建实验系统,使用操作实验设备,正确确定测试参数,正确采集和整理实验数据。
4.3实验分析与归纳: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理论模型比较,运用工程理论和科学原理分析差异,做出合理解释获得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认识现代工具:能够认识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选择现代工具:能够选择和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运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具体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评价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6.1熟悉标准:开展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熟悉与机械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产业规范、知识产权和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机械工程活动的影响。
6.2分析评价:能够分析和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工程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理解内涵: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理解机械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2分析归纳:能够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机械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进行合理评价,得出有效结论。
8.职业规范:履行并承担机械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应尽的社会义务及责任,主动增强并展示自身社会服务职责、社会公德、人文科学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
8.1树立价值观:尊重生命,关爱他人,正义、诚信,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8.2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了解机械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9.个人和团队:个人具有良好的身体体质和心理素质,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身心健康: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9.2团队意识和协作: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能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具有妥协与协作的能力,能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对机电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外语交流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0.2专业交流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前沿技术,并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及相关领域所需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认知项目管理内涵: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的整体框架、方法,理解工程项目的时间及成本管理、质量、安全及风险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
11.2实践项目管理过程: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和经济分析能力,并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并能够通过工程管理等方法控制机械设计与应用中的成本,找到合理或可接受的解决方法。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认知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主动锤炼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2.2提升自我能力: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追求新职业机会,适应不同环境赋予的工作任务,能够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贡献,获得自身的持续发展和职业发展。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力学。
五、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模块设计
工作领域 |
主要工作任务 |
核心能力 |
对应课程 |
机械设计与机电产品开发 |
机械产品(设备)的研究、设计、(含技术引进设计和工程成套设计)、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与其关联的其它技术工作,解决机电产品或生产中的设计问题 |
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服务能力 |
机械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创新设计、三维CAD应用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图学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机械制造工艺编制 |
产品机械制造工艺编制,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解决工艺问题,确保达到工艺和产品质量的要求标准 |
产品工艺设计能力、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 |
机械工程图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逆向工程技术及3D打印、特种加工、机械工程图学实训、工程训练、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
机械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和销售 |
机械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制定采购计划、销售技术服务、设备管理等工作 |
机械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和销售能力 |
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工程训练、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
机械自动化(智能)与控制 |
使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现代机器和信息技术工具,开发多种技术因素制约条件的机械系统、机电液多单元系统,智能机械系统,并对系统实施有效控制 |
机电设备的控制、运行和开发能力 |
控制工程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数控机术、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
六、主干课程
机械工程图学、电工电子技术、普通化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计算方法基础、工程热流学基础、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工程图学实训、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工程训练、三维数字化设计综合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八、素质拓展活动一览表
项目名称 |
参加对象 |
活动形式 |
时间安排 |
备注 |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部分学生 |
学生报名、教师指导 |
第2、4、6学期 |
自愿参加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部分学生 |
学生报名、教师指导 |
第2~4学期 |
自愿参加 |
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 |
部分学生 |
学生报名、教师指导 |
第3~6学期 |
自愿参加 |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
部分学生 |
学生报名、教师指导 |
第3~4学期 |
自愿参加 |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部分学生 |
学生报名、教师指导 |
第4~8学期 |
自愿参加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部分学生 |
学生报名、教师指导 |
第6~8学期 |
自愿参加 |
科研项目 |
部分学生 |
学生报名、教师指导 |
第3~8学期 |
自愿参加 |
九、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条件
(一)毕业要求:思想品德考核合格,最低毕业学分为180学分。修业期满,符合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取得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类学分,学校准予毕业。
(二)授予学位条件:修业期满,经学校审核准予毕业,所有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含)以上,并且符合学校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一)以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为主,融入计算机、电子信息、控制等学科基础以及现代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3D打印、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建构“结果导向(OBE)”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重构制造业高新技术引领下的三结合课程体系。即:专业选修课采用传统专业课与高新技术课相结合;机械创新设计制造类课程与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竞赛活动相结合;专业核心课采用理论课与集中实践课相结合。同时,依托5357cc拉斯维加斯智能制造研创中心、制造业行业企业合作平台,将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从实验室、实训室拓展到创新基地、企业,多方位、多途径、立体化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实践能力、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